据美国白宫消息宣布,自美东时间4月9日凌晨12点01分(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点01分)起,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关税正式生效,对中国的整体关税税率达104%。美国此前已对中国商品加征20%和34%的关税(3月及4月初),美方声称此举是因中国未取消对美商品加征34%的反制措施(中方原定4月10日生效)。如果此关税长期执行将会对我国港口机械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及应对措施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中国港口机械行业出口现状
1. 中国港机在全球市场地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国和出口国,占据7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2024年数据)。龙头企业如振华重工(ZPMC)、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大连重工、华电重工、南京港机、华东重机、润邦重机等主导国际市场,其中振华重工(ZPMC)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供应商,其集装箱起重机产品在全球主要港口(如新加坡、鹿特丹、洛杉矶等)的覆盖率超过80%,产品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港口机械出口额持续增长,2024年出口总额达到320亿美元,占全球港口机械贸易量的40%以上。主要出口产品包括集装箱起重机、散货装卸设备及智能化港口设备,出口市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洲和美洲。
2.当前美国市场各港机企业份额分布
中国振华重工(ZPMC)占绝对优势
根据2024年的数据,振华重工(ZPMC)占据美国港口起重机市场的80%以上份额。其产品覆盖美国主要港口,包括洛杉矶、长滩等核心枢纽。振华重工的起重机以高性价比和自动化技术著称,且在过去20年持续为美国港口提供设备,未报告重大安全问题。
欧美及日韩品牌的次要地位
欧美品牌:如德国利勃海尔(Liebherr)、芬兰科尼(Konecranes)等,合计市场份额不足15%。这些企业在高端定制化设备领域有一定竞争力,但价格较高。
日韩品牌:如韩国现代重工、日本三菱等,当前市场份额较低,但近期因美国政府政策倾斜,可能成为未来替代选择。
▲美国加州洛杉矶港
全球港口起重机市场2024年营收达120亿美元。
其中振华重工(ZPMC)在全球集装箱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超70%,其中海外业务占比达65%。
华电集团在散货装卸机械领域全球份额达20%,三一重工的智能港口设备(如无人驾驶牵引车)等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突破30%。
大连重工等企业在特定细分领域(如大型堆取料机、节能型输送设备)占据全球10%-15%的份额。
4. 行业竞争力
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如5G远程操控、无人化码头设备)领域取得突破,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振华重工在自动化、传感器技术领域领先全球,而美国本土及日本企业技术相对滞后。例如,日本三井物产的起重机曾因承重能力不足引发事故。例如,上海振华重工的自动化码头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30多个国家的港口
成本优势:依托国内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效应,中国港口机械价格比欧美产品低20%-30%。
美国本土企业如特雷克斯(Terex)、美国纳威科等在部分细分领域表现突出,但整体影响力有限。
5. 关键数据
2023年中国港口机械出口额:约85亿美元,同比增长8%。
出口依赖度:中国港口机械出口占总产量的60%以上,美国是重要市场之一,约占中国出口额的15%-20%(2022年数据)。
对美出口占比:2023年对美出口约1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2%。
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现代重工、日本三菱、德国利勃海尔、芬兰科尼、卡尔玛等,但市场份额均不足10%。
以振华重工为例:
根据振华重工2024年的年报分析,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344.56亿元,同比增长4.62%;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仅增2.6%,显著低于2023年39.8%的增速,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23%至2.11亿元。
销售毛利率为12.76%,同比下降5.64个百分点,扣非净利润率仅有千分之6、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低毛利业务占比上升拖累。
其中港口机械业务收入205.94亿元,占总营收59.77%,但同比下滑3.03%,为近三年首次负增长;毛利率15.02%,同比微降0.8个百分点
振华重工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大致代表了国内众多的港机企业利润水平,综上所述,以目前国内众多的港机企业利润水平来说是不足以支撑104%的关税所带来的冲击。若关税完全转嫁给用户,中国港口机械在美售价将翻倍,导致订单转向韩国、日本、欧洲等企业。预计对美出口额可能下降70%-90%,年损失超10亿美元。
1. 开拓多元化市场
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的布局。
本地化生产: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地设厂,规避关税壁垒。例如,振华重工已在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基地,覆盖东盟市场。
2. 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
智能化转型:加速研发无人驾驶跨运车、自动化码头管理系统,提升附加值。据2023年统计数据,中国智能港口机械订单占比已超30%。
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电动化设备(如电动岸桥),满足欧美环保标准。中集集团已推出全球首台氢动力轮胎吊。
3. 产业链协同与成本优化
国产替代:推动核心零部件(如减速机、传感器)本土化生产,降低进口依赖。2025年目标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90%。
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生产流程,振华重工已通过数字化改造将生产成本降低15%。
4. 政策支持与国际化合作
出口退税与信贷支持:提高港口机械出口退税率至17%,提供低息贷款。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削弱欧美技术壁垒。
短期:通过关税豁免申请、转口贸易等方式缓冲冲击,争取过渡期。
中期: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吸纳国际人才,提升品牌溢价。若美国政策持续施压,中国品牌可能通过技术合作或本地化生产规避限制,例如润邦股份的GENMA品牌已向美洲交付混合动力起重机。
长期: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内需市场(如中国沿海智慧港口建设)支撑技术迭代,反哺国际竞争力。智能化、低碳化趋势下,中国企业凭借在电动和氢能起重机领域的技术突破(如振华重工的自动化码头解决方案),可能进一步巩固全球优势。与华为等技术力量雄厚的科技公司合作开发5G智慧码头解决方案,加速研发智能设备、自动化码头管理系统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CCMA)、海关总署、振华重工年报、世界银行报告、美国商务部。
作者:《港口设备》杂志特约评论员
更多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真陈路1085号敉平大厦16层
订阅号
服务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真陈路1085号敉平大厦16层
电话:021-60719618
沪ICP备20022239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472
Copyright © 2008-2021 上海国腾广告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扫码手机查看
港口机械设备订阅号
港口设备服务号